查看原文
其他

“《条信》懂看没”……4个密码+3个彩蛋,让你不再一脸懵!

生活周刊 2022-05-22

导演克里斯托弗·诺兰的作品一贯以“科幻烧脑”著称,这次,他在《信条》中提出了“时空逆转”的概念,神秘特工以“时间”为武器,拯救危在旦夕的世界……



“时空逆转”给人最大的感觉是什么呢?就是看完电影出影院的时候都想倒着走


影片果然烧脑,许多观众看完都懵了,只得用倒着的文字表示自己的感受:

“《条信》懂看没”

“懵脸一完看”



像预告片说的:“别试图去理解它,感受它。”


不仅观众看不懂,连主演约翰·大卫也说他读了几个小时的剧本,发觉自己太迷惑了,甚至连电影的类型都没有搞明白。


反派的扮演者肯尼斯回忆他读到《信条》剧本时,心脏怦怦跳,像是喝了50杯咖啡一样,而自己要做的就是不停地打开“套娃”。


其实,作为一部谍战动作片来说,《信条》是没有欣赏门槛的,你想看的枪战、肉搏、直升机和炮火,那些紧张刺激的大场面它都有。



除此之外,还可以看到其他动作片里没有的“奇观”,比如收回枪膛的子弹,向内“爆破”的地雷和炸弹,逆向行驶的飞机……

但是,作为一部科幻电影,它的理解难度就有些高了,对观众的集中力、洞察力、理解力包括知识面都是一次考验。还有视力,因为影片中有些一闪而过的细节,错过了就只能等着二刷了。


为了让大家成为讨论剧情的高手,我们提供以下4个密码和3个彩蛋,作为理解《信条》的指南。

4个密码

1、时空逆转>>>

但凡看过几部科幻片,大家都对“时间旅行”的概念非常熟悉,《土拨鼠之日》《时间旅行者的妻子》《时空恋旅人》,甚至是《复联4》都用到了这个概念。

就是人不动,时间动,主角使用某种神奇的机器或者发动技能,就回到了过去的某个时间点。


但《信条》则用了另一个更抽象的概念:时空逆转。

也就是说,如果我们想回到一天前的此时此刻,走过传送门后,需要等待24小时才行。

在电影里,如果你做出抛弃子弹的动作,它便会回到你的手中。


刘慈欣在《坍缩》这部早期短篇小说中提出了类似的构思。

“您将会发现,从老年走向幼年,从成熟走向幼稚是多么合理,多么理所当然,如果有人谈起时间还有另一个流向,您会认为他是痴人说梦。快了,还有十几秒,十几秒后,宇宙将通过一个时间奇点,在那一点时间不存在。然后,我们将进入坍缩宇宙。”
——刘慈欣,《坍缩》

现在知道评论里大家为啥都在反着说话了吧。


2、祖父悖论>>>

或许每个看时空穿越的观众,都曾听到过这样的推理:

如果 A 回到过去,杀掉了自己的祖父,由此推理,A 的父亲不会出世,所以 A 也根本就不会降生,那问题来了:到底是谁杀了 A 的祖父? 

这便是非常有名的“祖父悖论”。


电影里,万能的讲解员帕丁森表明立场:这就是悖论,没别的。他的言论,基本也代表了导演诺兰的观点:祖父悖论不是本片的重点,所以《信条》都绕开了问题,而重点将故事放在了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上。

3、熵>>>

熵是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,其物理意义是代表体系中的混乱程度。简单说,一个系统的“熵值”越高,说明系统越混乱,反之则越有序。

但在《信条》中,“熵”是可以逆行的,代表世界会从无序变有序——表现就是射出的子弹可以收回,撞翻的汽车可以瞬间恢复正常行驶。


举个例子,一杯热水越放越凉,属于客观事实,是不可逆的。但是在《信条》里,探讨的是熵减的问题,就是说它不违反定律,只是顺序是倒回去的。上面提到的那杯水,在熵减情况下,会越放越热。


换言之,结果会发生在原因之前,而这也就支撑了片中逆转(而不是穿越)的相应情节。


没有时间机器,时间只能朝着一个方向?但我们可以“转身向后”啊,不要熵增,而是熵减,不违反定律,只是颠倒一下顺序。

4、钳形运动>>>


钳形运动这个词,其实是诺兰自己发明的。


“钳形”是军事术语,就是我方从两个方向向敌方进攻,迫使敌方两面作战,被夹击。诺兰在这里给你换了一个概念,两个方向,是两个不同的时间方向夹击,正向和逆向,过去和未来一块揍你,怕不怕?



未来部队可以把经验告诉过去部队,过去部队的可以在未来的事件发生之前开始进攻,互为协助,这也造就了大荧幕上非常独特的视觉体验。


当两位男主通过“旋转闸门”逆转时间时,也会遇上“时间钳形运动”,特点就是,在逆行时空中的自己,和另一个时空中的自己是对称、或者说是相反的。


所以处于一个空间的自己活动时,一定要照顾到另一个时空的自己,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“永远都回不来了”。



3个彩蛋

1、炸了真飞机>>>

诺兰这个名副其实的“实拍狂魔”,在《蝙蝠侠:黑暗骑士》里炸了一座医院,借《盗梦空间》造了容纳走廊的滚筒,在《星际穿越》里种了500亩玉米地(最后还丰收了)。

这次直接买了一架二手的波音飞机,现场炸掉,不用特效省了钱不说,炸完的零件拆了还能卖钱?!


2、音乐>>>

诺兰这次没有用“御用配乐”汉斯·季默大师,而是选择了来自瑞典的36岁作曲家路德维希·格瑞森。


这位虽然名气不大,但担任过配乐的作品大家基本都看过:《奎迪》《毒液》《曼达洛人》《黑豹》,而且凭借《黑豹》还拿了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。
 
尼尔第一场出场时的背景音乐,就很有神秘色彩,预示了该角色不一般的身份。

3、片名Tenet>>>

片名Tenet这个词,来自于庞贝古城发掘的神秘拉丁回文密符“萨托幻方”。

这块石板上有五个单词:SATOR、AREPO、TENET、OPERA和ROTAS。这五个单词分别对应了《信条》中的俄罗斯人Sator、仿制戈雅画作的画家Arepo、间谍组织Tenet、发生爆炸的剧院Opera、以及Sator在自由港保存艺术品的公司Rotas。

石板以回文书写,第一行SATOR 倒过来拼写就是最后一行的ROTAS,第二行的AREPO 倒过来拼写就是倒数第二行的OPERA,在正中间的TENET 本身就是一个回文单词。


Tenet意味信条、教条、原则,代表了男主角所在组织的名字。

TENET”这个单词的形状很有意思,以T开头、以T结尾,字母反过来完全一样。与下面这句中文老梗的差不多:
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


这个词,结构从前从后都一样,也暗指片中正向和逆向统一的时间。

来源:电影文库、黑城堡、乌鸦火堂等,文章有改编,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编辑:林荟萃

审稿:梁文静

往期回顾
酷!塑料瓶还能这样玩
5岁女童遭性侵,遍体是伤生命垂危:我们该怎样让孩子远离“人间恶魔”?
B站9.8!那个为拍片卖掉北京一套房,还欠债百万的“疯子”回归了……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